文学是反映社会的多棱镜专访著名文学评论家白
白烨老师是记者非常尊重的一位文学评论家。记者“认识”他,缘于五年前在一次文化活动上与同为文学爱好者谈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时,这位文学爱好者说“在当今的文学评论界,真正称得上文学评论家的当属白烨一个”。于是,记者记住了白烨这个名字,开始关注他。继而孜孜不倦阅读他的作品。同时,也对白烨老师多了些了解,知道他是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带着对白烨老师的敬意,记者联系上了他,就相关问题,对他做了一次专访。
当下文坛“四性”:丰繁性、混血性、新异性、外向性
由于记者本身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也常常关注当下的一些文学现象。因此,在与白烨老师的交流中,记者向他提到的首要问题便是:怎么看当下的文坛?
对此,白烨老师表示,当下的文坛,是经由新时期、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的几个阶段发展而来的。概要地说,三十多年以来,文学在自身的发展演进和外力的强劲推动之下,不断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跟过去相比,文艺在整体走向丰繁多样的同时,也使自身的构成更为复杂与混杂,并以内部的持续分化与不断泛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态与新生态,这种新形态与新生态构成了当下文学的新现实与新特征,这便是当下的文学日益凝聚着新力量,混合着新关系,含带着新元素。如以网络文学为龙头强劲崛起的“新型文艺类型”、“新的文艺形态”,在其自身的发展与繁衍中,也给整体的文艺领域带来强劲的冲击与巨大的挑战,使得整体的文学在创作与评论、生产与传播,接受与阅读等方面,都更加纷纭多样,又犬牙相制,令人目迷五色,复杂莫辨。因此,如何认识新的文学现象,把握新的文学现实,就成为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最为重要也最为严峻的时代课题。
“丰繁性”、“混血性”、“新异性”、“外向性”,使进入新世纪的文学打上了它特有的时代印记,使它呈现出了与以前的文学时代完全不同的独有风貌。但显而易见,这样的一些动因与动力的存在与作用,又使新世纪文学充满了未曾有的复杂性、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在当下群英称雄、百舸争流的文学活动中,如何增大积极引导的因素,加大正面价值的力量,如何让这样一个异常活跃又无比丰繁的文学现实,向着更为理想的状态过渡,向着更为健康的方面倾斜,向着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这对于置身其中的文学从业者的定力与能力,尤其是身负组织与引领作用的有关方面和相关领导的智慧与能量,也都是一个空前未有的考验与检验。
“80后”作家与传统型文坛之间需要有“中介”
仔细阅读白烨老师的作品,或者说注意观察他在一些场合发表的话语,会发现一个极为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一直比较关注80后作家的作品。问及原因,白烨老师给出的是这样一个答案。
“新世纪文学在其多样又多变的演进中,有很多新生和新异的现象惹人眼目。”白烨老师说,就写作群体的长足崛起和后来居上而言,“80后”绝对是一个不可避绕的现象。而且,他们的文学进步与人生成长,也与新世纪的10年相随相伴,关系甚大。他们在新世纪的舞台登台亮相,他们在新世纪的时段奋袂而起,把自己的爱与恨、喜与怒、哀与乐、美与刺,都一股脑地倾泻于文字,抛洒于文坛,或引起人们的关注,或激起文坛的热议。
我对“80后”的关注,虽然起始比较早,但却也有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概要地说,我这样做是基于这样一些认识:
第一,“80后”是一个既在成长,又在分化的文学群体。这一群体与我们这一代有诸多的不同与差别,而正因存在着不同,才需要走近,正因为存在差异,才需要对话,并在这种走近与对话中,彼此了解和相互改变。
第二,“80后”们所置身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日趋丰繁复杂甚至暧昧难辨,而他们所具有的经验与能力,在应对这种复杂与暧昧时,常常显得简单和稚嫩,这使他们的成长,不仅不很顺遂,反而更添困惑,更具难度。作为他们的长辈,我们有责任以我们的方式和能力,去帮助他们,以使他们减少迷茫,添加清醒,增强自信。
第三,从文学的代际更替来看,我们的文学、文化队伍,必然要由“80后”中的从业者接续上来,从后备军成长为主力军。事实上,他们中有一些作者怀抱着高远的文学理想,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耕耘,艰难跋涉;还有一些作者虽倾心于网络文学与类型小说的经营,但却在写作的过程中,表现出靠近传统文学的倾向。这些作者,都需要以评论的方式给予关注,施予助力,以促进他们尽快地成长与进步。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xplzz.cn/qikandaodu/2021/0312/686.html
上一篇:京郊的艺术栖居留云草堂
下一篇: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