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以文学角度体认六盘水,明代至民国六
《脉动》以文学角度体认六盘水,明代至民国六盘水汉文学史、作品集出版发行
贵州民族报讯 近日,六盘水文学院、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出品的《脉动——明代至民国六盘水汉文学史略》(含作品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加以完整分析、解读和呈现了现今原属地明代至民国六盘水汉文学产生、发展脉络,给读者从文学角度去重新体认六盘水。
《脉动——明代至民国六盘水汉文学史略》由六盘水作家、评论家吴学良领衔课题,杨小天、赵开云参与编校。全书共十章34节,分为引言、上中下篇、结语、后记、附录。忠于史实、立论公允,作者把这近六百年的汉文学史实,依时间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以区域为界,顺序述纪。对明代以来六盘水自然地理风貌与社会人文环境、明代普安汉文学概观以及清代六盘水下辖原属地的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电影创作等文学加以梳理、深挖,基于背景和认识,作者以“史略”名之,寄希望于后来相关资料的不断发掘和发现,后继者不断加以完善。
学问是世界上最老实的事情,且真正的学人只崇尚真理。于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人文符号和境界。尽管研究六盘水文学的成果不乏少见,但对现今六盘水下辖原属地明代至民国期间汉文学的深入研究,在学术领域至今还是一个空白。能就现有资料整理、形成一个文学史纲性的基础文本,让后来者于拾遗补缺中不断修正丰富,其意义不只是从文学角度纠正六盘水没有文化,或“三线历史”是六盘水的“根”,“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三线企业”是六盘水的“本”的肤浅认识,还是一项有补于世的工作。为此,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六盘水文学院多年来致力于这方面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意图作为一个课题,补齐这一短板。在多年的思考中,作者考虑到,与其只补当前概念下的六盘水民国文学,不如从源头补起,于是,“脉动——明代至民国六盘水汉文学史略”课题就应运而生。
吴学良说,之所以以“明代至民国六盘水汉文学史略”为题,原因有四:一是不再局限于现今“六盘水”行政区划狭义的概念,而是从泛六盘水视野出发,从纵深观照六盘水文学;二是从断代上来讲,六盘水汉文学源头是与明代在普安设置卫所等分不开的;三是世居民族世代口传的民间文学浩如烟海,且难于断代,而有文字的民族(如彝族)其文献关于文学之部分,亦非我辈之力可鼎,故以“汉文学”界定,突出其研讨方向;四是六盘水市虽有《序曲与落幕——20 世纪六盘水文学概观》一书,但对明清时期的文学未完全深入展开;而民国时期的文学却因全书以体裁分类撰写之故,资料尤显零散、薄弱,故将“明代至民国六盘水汉文学史略”作为单独课题。
“登秦山而小鲁。”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不断推陈出新,这是做学术的必然。“本书在写作过程中,理应感谢已故原盘县的叶国仁先生,他曾经较为系统地整理过盘县旧体诗发展的沿革,尽管也存在不少的错漏之处,但其所做的工作,功不可没。同时也要感谢市地方志原主任斯信强先生,当他得知我们在做这一工作时,认为这是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以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共勉的同时,慷慨地提供了《六盘水志乘》的电子文本。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杜国景先生听说我们在做这个课题时,毫不吝啬地赐予他手里张道藩的文学资料,这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令人钦佩,也叫人好生感激!”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小天告诉记者,“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六盘水文学院长期立足于关注文学创作,繁荣文学创作,这既是责任,也是使命。今后也会一如既往。但愿我们所做的这项填补研究空白的工作,能够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为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提供有益的文学窗口。”
《脉动——明代至民国六盘水汉国文学史略》是一个描述性文本,阅读该书,对于书中提到的作品,只能得到一种感性认识;为了方便配套阅读,作者拟在此基础上编选一部《脉动——明代至民国六盘水汉文学作品选》,两相参照,方便揭开这段文学历史的神秘面纱。
作者简介: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xplzz.cn/zonghexinwen/2020/101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