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62年前写下的9000余字缘何能成为文学评论的
研究现代文学,茅盾1958年写下的《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是绕不过去的。通过这篇9000余字文学评论名篇的推介,茹志娟的《百合花》、王愿坚的《七根火柴》等成了文坛经典之作,它们的作者也成长为新中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
11月15日,由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的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品赏研讨会在上海唐香文化空间举办,业界专家从茅盾手稿入手,深入探讨作家手稿对文学研究的价值。
“这是现代文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份手稿。”上海图书馆研究馆馆员、近现代文献研究专家张伟表示,这个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茅盾自身的影响力,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一生著述丰厚,有《子夜》、《春蚕》、《白杨礼赞》、《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二是这篇文章所起的作用——文中提到的多篇作品,经由茅盾精准而有力的评论,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比如茹志娟的《百合花》、王愿坚的《七根火柴》等。如果没有这个文学评论名篇的推介,他们很难被认定成为新中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这些作品也很难成为受到一代代读者喜爱的名篇。可以说,对整个中国当代文学来说,《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是极为重要的文献。
而从版本学意义上,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也具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从手稿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完稿日期是1958年5月12日,当年6月,《人民文学》第六期便发表了,紧接着7月份出单行本,后面还出了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很高的待遇,在文坛上是非常罕见的。茅盾这份手稿上,还保留着当时修改、发稿和排印出版的痕迹,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版本系列,对研究茅盾的创作乃至整个现当代文学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以前讲到版本,大家自然而然这是古籍领域的事,近现代图书是没有什么版本的,但后来证明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件事情,近现代图书的版本,我个人认为远远比古籍复杂。”张伟举例,1949年以来的单行本出版物,图书馆界给出的权威数字是12万种,但据他过眼的有60万种。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就涉及到版本。比如巴金的《家》,很可能26个版本。再比如,武强的《红日》,仅张伟看过的就有18个版本,而且每个版本是不一样的。这里面的版本变化各种各样,有作者自己的反复修改,也有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某种修改。
张伟认为,对现当代文学来说,版本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文学是一个过程:手稿的形态,真实记录了作家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状态,也是作家性格、习惯、喜好的表征,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走近作家及其文学世界。而通过手稿与各种印刷本的比对校勘,我们不仅可以“辨优劣、明是非”,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与阅读文本。
“从手迹能看到人的心迹。”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上海巴金纪念馆常副馆长周立民透露,他曾看过茅盾《子夜》的手稿,非常的整洁,可以看出茅盾是属于非常严谨的作家,他应该是先有草稿框架,思考成熟再落笔,所以手稿上改动痕迹不多。与之相比,巴金的很多写作是即兴的写作,第一遍写完之后,可能整体改,而且他大部分的稿子不会做誊清稿。“手稿其实能够看到作家的创作过程,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哪个时候他的思维是比较流畅的,哪个时候他可能会停了一下,可能有过犹豫,有过反复。这一点,是我们后来的排印稿无法替代的。”
在周立民认看来,手稿上的编辑修改也值得关注。手写时代的编辑工作与今天不同,很多编辑都是在作家手稿上直接修改。不少手稿上还留有排版信息,这些排版信息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铅印时代的出版流程。以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为例,茅盾最初写的时候没有加题目,手稿上的钢笔字标题可能不是茅盾的字,可能是编辑的字。还有一处用红笔改的,他说这篇小说2000多字,后面红笔改了3000多字,可能这种技术细节是编辑在做的。
周立民认为,从茅盾的这份手稿内容来讲,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共和国文学史中文学评论的一个标准样板。因为在整个共和国的文学主张里面,占主流的就是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而茅盾作为现实主义最重要的一个捍卫者,或者是一个缔造者,1949年以后他写的评论文章,基本上出发点都是现实主义。在《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中,他对于所推荐作品本身的细部分析是非常到位的,在1958年的环境下,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基于文学和艺术的分析。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xplzz.cn/zonghexinwen/2021/021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