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批评家齐聚黄冈 共话革命题材文学创作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4日电 (余艳军 汤天勇)近日,湖北省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代表和第二届签约评论家汇聚黄冈,瞻仰革命遗迹,缅怀革命先烈,探讨新世纪革命题材文学创作新突破。
参观闻一多纪念馆
17日上午,作家代表、青年评论家在省作协带领下来到浠水闻一多纪念馆。在闻一多铜像前,大家静静地聆听讲解员讲解。
“来浠水是第二次,参观闻一多纪念馆是第一次。”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朴婕说,“闻一多先生是有风骨的。”
纪念馆序厅迎面是高4米、长14米的巨幅壁画《红烛序曲》。“《湖北文学通史》(现代卷)中闻一多版块是我执笔的,纸上已深切感受到闻一多先生拳拳的爱国之情,如今到现场,更是震撼。”湖北二师文学院副院长李汉桥说。
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展,全面呈现了其辉煌的一生。湖北省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谢铮说,“以前听说这里展览了闻一多的拐杖,镌刻有外文,今日幸见,可以说是先生学贯中西的一个见证。”
“涵养培根铸魂的精神营养”
17日下午,作家和青年批评家来到地处黄州的陈潭秋故居。大家跟随着讲解员,仔细地聆听陈潭秋革命故事,无不为其毕生追求为天下人谋福利的“国之大者”所折服。
“三哥、六哥,流落了七八年的我,今天还能和你们通信,总算是万幸了。诸兄的情况我间接又间接的知道一点,可是知道有什么用呢!老母去世的消息,我也早已听得也不怎样哀伤,反可怜老人去世迟了几年,如果早几年免受许多苦难呵!”作家柳长青用地道的黄冈方言深情地朗诵着陈潭秋的家书。
“我突然发现一种伟大的文学,其实不需要弯绕。”著名作家、《长江论丛》主编刘诗伟说。
“我们把省里年轻的批评家带来瞻仰先烈遗迹,目的就是通过真实、鲜活的革命案例涵养培根铸魂的精神营养。”湖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耿瑞华介绍此行目的。
探讨“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新突破”
17日上午,作家代表和青年批评家在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举行了第十四届青年批评家学术沙龙,黄冈市作协负责人、文学院负责人参会,共同探讨“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新突破”。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杨晓帆认为,作家不能止步于对革命复杂性的追求,更要在矛盾纠葛的纷繁线索中以历史唯物主义把握住20世纪中国革命的经验的按钮;作家要能直面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在创造性历史书写中激发重塑当代意识的能量。
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从先前相对规范的写作模式,走向更加多元、丰富的创作形态,艺术上的创新显而易见。长江文艺出版社周聪从出版的角度说,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要围饶重大历史题材,要有一定的思想跨度,富有地方性色彩。
三峡大学副教授李雪梅从刘醒龙、邓一光、刘诗伟等作家新作入手,认为革命历史文学题材的突破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返回历史现场的书写,重塑革命历史;二是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书写,延续革命精神。
黄冈师范学院副教授汤天勇说,先前文学史家对“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表述就是一种修辞,既有将该题材的文学本质化的意图,又有藉此限定后文学更加开放多元的良好愿望。今天考量其“新突破”需要在既定表述基础上放开概念的时间阈限。
湖北省作协一级巡视员高晓晖总结说:“努力探求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新突破,也就成为每一位创作者不能回避的现实课题。如何评价、如何寻求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已有之新和未有之新,今天的研讨已经给出了部分的答案。”(完)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xplzz.cn/zonghexinwen/2021/092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