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 周吉敏《小水滴漫游记》:为孩子种
作 者:李明泉 唐浩源
一滴水不仅反映太阳的光辉,而且成为一座城市的导游和知性形象。拟人化的“小水滴”活泼可爱、文史兼通、灵气逼人,把温州城市的前世今生讲述得诗情画意、生动有趣,改变了儿童文学形象不能承受之重的过往书写方式。正如《小水滴漫游记》作者周吉敏所言:“这是一次儿童文学文本上的创新尝试。在写作中,我突破了童话完整讲一个故事的传统,以童话形象去游历,容纳丰富的地域文化知识,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童话。”这种创新来自作家对儿童接受心理的深刻洞悉,来自对儿童形象的巧妙构思,“小水滴”在时间维度上贯穿春、夏、秋、冬、春五个篇章,在空间维度上关联温州母亲河——塘河流经的“瞿溪”“郭溪”“潘桥”“娄桥”“新桥”五个节点,穿梭奔波于温州大街小巷、山野田间,展开温州历史地理文化知识的一幅幅美的画卷。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有着四千多年文明史与两千多年建城史,如今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被称为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也是中国南戏的故乡,素有“诗画山水,温润之州”的美誉。周吉敏这本写给儿童的温州千年文化指南与百科全书,真切体现作家对家乡孩童般地依恋和温情。
儿童视角的精巧构思
《小水滴漫游记》没有采取以往的写作思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而是把“小水滴”作为形象主角,她是一个有着婴儿般好奇心的拟人角色,可以走、可以蹦、可以跳,还可以飞,她不仅通晓人类与动物的语言,还能与植物交谈,她代替被困在写字楼、居民楼里的辛劳人们,进行一趟大自然之旅。由万物的开始——春雷轰隆,春雨落下而来,从塘河源头出发,在黄鹂、大白鹅、柳树、麻雀等朋友的帮助下,一路游历冒险收获知识,直到第二个春天时分,来到瑞安出海口,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于是平静入江归海,让自己的生命与大海化为一体。
作者塑造的“小水滴”角色,并不是以往儿童文学形象的机械单调一成不变,一方面随着故事的开展,“小水滴”的视野场景不断更迭转换,她吸收着温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地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她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转变角色形象,不仅作为温州文化内涵的吸收者与学习人,更在故事后半段,角色变成温州文化的收集者与传授者。作者通过角色的时空变换,把自己躬耕温州文化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一融化到“小水滴”角色之中,用儿童形象语言描绘出温州城市的丰富韵味。
学术心得的诗画呈现
周吉敏是一位学者型儿童文学家,她潜心研究考证温州历史文化,梳理温州名人故事,通过“小水滴”来绘声绘色地讲述。如“小水滴”来到风景优美土地富饶的上河乡平原,见多识广的柳树爷爷告诉她,此处有一位热爱家乡的明代诗人何白,在此经常以诗歌会友赞颂家乡,并当场朗诵他的诗句,显示出作者的史实性严谨性;又如“小水滴”来到旸湖水边,从胖头鱼叔叔口中得知,以抗日烈士樊孟云为代表的温州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自己的家乡,更为新中国的诞生,献上自己的宝贵生命,表达了作者对温州儿女为国奉献的真心称赞与由衷钦佩。
这种史实的儿童式表达,通过角色移步换景,与不同拟人角色互动,在一个地方不会提及名人就缄默其口,而是把他们与温州人文地理妙合无垠地展现在精神传承之中。如诗人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在不同地方都有提及,把他的温州之行贯穿在书中作为暗线,与“小水滴”的塘河之旅遥相呼应,最终与日有所思的“小水滴”梦中相见,勾勒出一位壮志难酬、寄情温州山水而释然的诗人形象。在这个富有活力的童话故事里,熟悉的温州文化、地方、名字,都赋予崭新的观察视角与思考维度,作者用浓郁故土热爱之情,诠释了“一切皆可童话”的写作理念。
城市精神的多彩描述
作者在《小水滴漫游记》中,通过不同人的故事,塑造温州城市经世致用的文化内涵与不忘初心的精神风貌。如通过白鹭爸爸嘴中提及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长子韩彦直,来到温州任知州,为官一方克己奉公,撰写《橘录》一部,完整收录二十七类柑橘类果树;“小水滴”来到玉海楼游览,介绍近代温州孙诒让先生编写《周礼正义》与《周礼政要》,试图以此劝导当政者与世人,让国家运转有序恢复强盛;再如“小水滴”亲眼看见现代温州城市建设,惊喜发现当代温州人锐意进取,经商打工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海内外,仍不忘回报桑梓投资家乡,助推温州日新月异屡创新高。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xplzz.cn/zonghexinwen/2022/041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