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 何葆国《赤子初心》:牢记这些热气
作者何葆国以警队长达31年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从无比烦琐、错综复杂的险情与警情中梳理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并详细写出人民警察在危急时刻的应对策略。
何葆国笔下有点有线、点线结合,写出人性之深广的同时,亦写活一个个人民警察。“点”即挺身而出的那个瞬间或画面的再现,“线”则指的是他们穿上警服前后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变化。
作 者:张家鸿 (中学语文教师)
行走的终点是内心
决不能把他们简单地视为英雄,事实上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常有内心焦灼、力有不逮的许多时候。他们与多数人相比之最大区别在于,他们愿意做。帮助他人,是许多人能够做到的事,却不一定愿意去做。能够做,是能力;愿意做,是态度,是精神,是选择。
那些得到过帮助、感受过温暖的普通人,与人民警察一样应该被记住。被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名字,而是他们的亟待援手伸过来的表情与困境。他们可能就是我们,他们和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当读者对他们或遇歹徒、或遇火情、或处于生死攸关的关头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同身受时,这些人就走进了心里,穿着警服的这些生命也就住进了我们心里。
从社会层面来看,每一桩典型事件都是小事。可是在群众眼里,这些小事就是大事。小事如果没有得到有些控制,有可能演变成大事。把一件件事的来龙去脉陈述完整的同时又做到重点突出,就是何葆国的叙事策略。
于一篇篇小传中,人民警察有其刚强、坚韧的一面,亦有其温柔、细腻的一面。若无人民警察,孤儿苏晓丽的人生将是另一种模样。民警们为她辅导功课买新衣服带她吃年夜饭,为她争得一套单身公寓并凑钱帮她装修买家具,为她凑上大学所需的生活费。“‘漳州110'民警每人每个月从薪水中捐出10元,给晓丽每个月500元作为生活费。”只有其中一面,人物就不够真实;只有其中一面,一定无法应对时刻变化、无法预料的各种险情。何葆国笔下的人民警察不是刻板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复杂的、立体的、有烟火气的。给人民群众的帮助不在一次,还在当时帮助过后的以后的许多次,这样一来,把群众放在心中的精神才更厚重、更有震撼力。
作者简介:
《赤子初心》是一部以青年民警为主要人物的作品。敏捷的身手、机智的处理、充沛的体力、与时俱进的技术操作,显然是青年独有的优势。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的热忱助人彰显的何止是人格的高贵?他们是埋头苦干的人,是拼命硬干的人,是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卫法的人。窃以为,把曾经或正在漳州大地上救助过或帮助着许多群众的青年民警,视作国家或民族之脊梁是恰切的。这绝不是无限度的拔高或为了某种利益的阿谀,是环顾周遭之后的清醒认识。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赤子初心》是福建漳州作家何葆国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关于被授予“时代楷模”的“漳州110”的纪实写作,讲述了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与发展史。书分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漳州110”简史、第二章“漳州110”纪事、第三章与时俱进的“漳州110”。
在物欲炽热、拜金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青年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环境中寻找合宜的位置,无疑是整个社会的焦点问题。“漳州110”民警30多年来的接力付出,给予当下青年的是一种跨过当下、指向未来的启迪。当一名普通民警,不可能有钱也不可能有权,有的是满满的责任心与高高的使命感。
内心是一切写作的起点,报告文学创作亦不例外。如果自己的心不曾被民警的精神打动,何葆国一定无法写成这部长达15万字的集体传记。作家的心如果是僵硬的、冰冷的,那么笔下的文字一经写出即宣告死去。回过头来讲,何葆国也是读者,他是这些生命、这些事迹的读者。正因为他被这些事迹深深打动,才能写出深深打动读者的作品。这是既朴素又深刻的道理,报告文学是否具有生命力,其最初的观察点即在于此。
点线结合,写出人性的深广
用一个个闪着光的点,把或长或短的生命之线串联起来,就是一篇篇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小传。当然,他们并不是生来就勇敢、机智、灵敏的,一次对别人的帮助就是一次对自我的锻造,一段段经历就是一次次成长。打小以来就如此是不可能的,慢慢地变成如此才是真实的。何葆国着意描摹的正是他们从胆怯到勇敢、从慌乱到冷静、从着急到从容的渐变过程,而这才是让警察形象矗立于读者心中的必然之举。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xplzz.cn/zonghexinwen/2022/052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