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 张国领《柴扉集》:人生返乡中的现
《柴扉集》以时光为筛,以心灵为镜,对生活历程进行有价值的淘洗,坦诚检视人生的得失。对于极为丰富的生活,在叙述上可以有多种支点和路径。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身份和角色都相当多,有意或无意间,随时随地都在切换。
柴扉,是营区里一个有小院的房子。
张国领的散文写作经常是两个向度,军营与日常生活。其实对于他这样军旅生涯几乎即人生的人而言,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这两者都不能完全厘清,只是在下笔时做一些物理空间上的切割而已。在散文集《柴扉集》中,他不再分身,完全回到生活那混合性的状态,进行自我人生性的写作。
张国领的柴扉生活显然更为复杂,常常是在几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间穿梭。比如融于血脉的乡村,纪律严明的营区,若即若离的城市。这其中有外在可见的追求,有暗藏于内心的向往,更有种种缝隙中或明或暗的光亮,当然也有烦恼、焦虑、忧愁、无助和散落一地的生活琐碎。军人,是一个完整的带有特定指向的词语和身份,但军与人又是两种截然不同身份的合体。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工作角色犹如铁壳,坚硬,不容变形。其他的社会性角色,也有其约定俗成的束缚,挣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些个人化的角色,看似可以随性,但我们总是无法自在从容。
作者:北 乔
写作,从往事中来,从记忆中生发,但文学并不是对过往生活简单的复制粘贴,抑或只为让记忆在文本中如档案般得以长久。宏观的是视野和精神,微观层面则需要情感以及从情感中生长中的图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张国领的柴扉很简陋,是生活朴实且粗粝的直接表达。小小的柴扉,容纳生活万象,如同张国领生活杂乱的内容和无法过于拾掇的日子。这样的生活,看似是实现了一个重要目标,其实是重新站在起点。之于军人而言,当上干部,似乎才真正告别成长期步入社会,如同走出校门初参加工作一样。生活是清苦的,人生的千头万绪纠缠在一起,但其中的温情和滋味,时常会让心头一暖。
或许,这也是《柴扉集》的最大意义所在。
《柴扉集》放弃了常见的以事为线索的写法,而以人物来结构一个又一个片段,进入生活的细部,让他者成为主角。张国领是在场者、参与者,也是讲述者,从视角到陈述,都是浓烈的私人化。时间只是背景,事情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显然张国领最在意的还是在他生命中出现过的人。这些人的性情、生活和命运,张国领有所交代,并呈现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情世故,折射那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景观,留下了众多的岁月印记和人文足迹,但着墨最多的还是他们之于他人生的感染、启示和帮助。生活是过去的,写作是当下的,张国领在具体的写作中,以人生行走至今的收获为参照,寻找和激活柴扉生活里或近或远的人。他满怀感恩地从记忆请出这些人,复现当年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反射时下的他。他的感恩是真诚的,并用扎实的生活和具体的细节来书写感恩的来由。从当年的习焉不察到如今的后知后常见,他如实道来。这样的感恩之举,也是一种双向性的观照与体认。
多年以后,我们转身注视这段带着青春气息但又完全成人化的生活,仿佛是另一种童年,社会人生的童年时代。也正因为如此,柴扉已被张国领视为故乡的老屋。《柴扉集》,本质上是故乡性的写作,张国领以浓郁的情感进行生活的还原,实现人生共有式的再现,进而与当下性形成互文性。
移步进营区的农家小屋,是无数军人农耕文化生命底色的物象。而张国领所在的营区,在城市的郊区。两种文化的临界地带,土地里是乡村的根须,城市的风在天空在人们的脸庞吹过,时时就会牵绊人们的脚步,荡起心中的某些涟漪。
现实,往往有超乎我们想象的隐喻存在。这样的隐喻常常是悄然的,甚至是无意识的,但其中的文化和生活纹理是极度写真的。
日常化的生活和本体性的体味,是个人经验的书写,也是普遍性人生的映射。当我们不过分在意张国领在柴扉生活中的军人身份,将其情感波纹、生活感受与我们的心路历程进行无缝转接,那么,我们就会读到我们各自的曾经岁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类似的柴扉真实存在过,此后一直印刻于心灵,化于血液里。因而,柴扉既是我们人生想象性的共同体,也是我们人生最为清晰的群体记忆,一如我们生命记忆中的一幅幅工笔画。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xplzz.cn/zonghexinwen/2022/0815/1001.html
上一篇:文艺评论丨潘凯雄看葛亮长篇新作《燕食记》:
下一篇:用评论为当代文学刻下年轮